




什么是透水砖?
透水砖起源于荷兰,为了使地面不再下沉,荷兰人制造了一种长100毫米宽200毫米50或60毫米高的小型路面砖铺设在街道路面上,并使砖于砖之间预留了2毫米的缝隙。这就是荷兰砖,也是透水砖的原型。
如今,透水砖种类繁多,市政路面上常见的透水砖,大多是碎石作为原料加入水泥和胶性外加剂制造而成,砖体的抗压和抗折强度也很强,这种砖的价格比起用陶瓷烧制的陶瓷透水砖相对便宜,适用于大多数地区工程。

混凝土透水砖的配合比设计,主要考虑其强度及透水性。其强度主要靠水泥浆粘结骨料间的接触点面,因此水泥浆粘结强度高,则制品的强度就高。由于骨料的级配是断开级配,骨料之问并不密实,它们之间产生一些小孔,形成水的通道,即所谓透水。骨料粒径越细,空隙越小,透水能力就差,但其强度高;骨料粒径越粗,则骨料颗粒之间接触就越少,空隙越大,透水能力好,但其强度低,这时需要有较高粘结力的高强水泥粘结。一般来讲,基料采用的骨料石子分为4种级别:粒径2.5~5mm为级别,粒径5~10mm为第2级别,粒径10~20mm为第3级别,粒径20~31.5mm为第4级别。采用石子的级别越高,制品强度越低,但透水性越好。建设海绵城市已成为重点推进支持的项目,透水砖也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在用水量一定的范围内,水泥用量少,则强度低,但透水性较好,反之亦然。在水泥用量相同的情况下,水泥强度越高,其粘结强度高;水泥强度越低,其粘结强度就越低。

透水砖其主要作用表现为:
一是能够在铺装中采用压实的方法获得达到一定强度(28d达20mpa)的混凝土路基,减少地下蓄水层储藏一定的积水后造成路面下沉的现象(压实过程注意的事项为:需要找平---密实,压实系数不得低于95%);
二是这种特殊的混凝土具有较大的连通孔隙率,在铺装完毕后,能够引导渗透水快速下行,减少因长时间落雨或雨量偏大时路面径流的出现,同时可以满足较大的蓄水性能;
三是在长时间空气干燥的环境下,可通过蒸发作用使该层蓄含的水分透过路面散失在空气中,达到增大空气湿度、降低地面温度、调节周围环境的效果。
